在当今中国兴起的历史机遇期,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中国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需要营造良好、友善和稳定的国际环境,而非对立、敌意和动荡的国际态势;但另一方面,中国与西方大相径庭的文明、历史和地理位置给西方带来了极强的挫折感、迷茫感和不安全感。因此,友好、开放、多样的公共外交将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大作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行为特性,逐渐适应和接受中国的兴起。
首先,公共外交肩负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思想财富的巨大贡献。雅克在书中提到,全球很多人熟知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欧洲历史中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中国的认识却相对比较狭隘和肤浅,可能仅限于长城、丝绸、瓷器、茶叶等具体实物的古老历史回忆,而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得以延续和保存下来的古老文明,其丰富、博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绝非仅限于实物,更重要的是其对人类物质、精神财富的意义和启示。
总的来说,现有世界历史重点讲述的是西方的故事和观念,中国的故事和观念却没有获得应有的阐述和关注。哥伦布远行、新大陆的发现以及拿破仑帝国的意义被广泛宣传,但是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历史意义、儒家思想中的伦理自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等历史性事件直到近期才开始为部分西方人了解和认同。当欧洲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秦始皇建立统一强大的帝国;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确定为联合国的根本原则;郑和下西洋不仅带去了茶、瓷器、丝绸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和平与文明,却不曾占领过一寸外国土地,不曾掳走一名奴隶。此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思想、创新和发明都具有世界性意义和影响。如何复兴中国被遗忘的思想精华、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性意义以及挖掘中国历史的世界性意义等等,都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深思和努力;进而,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和独特魅力则是公共外交所担负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其次,公共外交的广泛开展将使更多的西方民众正确地认识中国兴起的现实意义。雅克在书中明确地指出:美国的全球霸权延续了几十年,西方的霸权地位更是历史悠久,我们(西方人)习惯性地称当今世界是“西方的”,甚至是“美国的”;我们(西方人)早已习惯了当代世界处理问题的套路,从骨子里认定它们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绝非长期的历史周期变化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性的发展方式只是西方的现代性,中国将步入西方国家的后尘。但是,由于对中国快速兴起的威胁感和片面认识,西方国家及其民众无法正确理性地认识中国,而媒体的偏见和误导进一步“妖魔化”、“威权化”中国。这不仅导致了中西方在决策层面产生错误知觉与不当政策,而且严重地挑拨了双方民众的感情与理性认识。
因此,传统政府间外交模式的作用是有限的,公共外交将发挥重要作用。公共外交不仅意味着与广大外国民众直接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还具有参与主体多元、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更加直接等优势,从而能够让更多的普通外国民众更加理性、正确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享受中国兴起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积极意义,消除中西方民众之间的偏见和疑虑,进而影响高层的互惠性决策。
最后,公共外交能启发和引导人类对“未来中国及其未来世界”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作为一名西方学者,雅克理性地思考和回答了“未来中国及其未来世界”这一重要议题。他的研究成果的重要价值在于启发和引导了西方人以及中国人思考和理解中国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从上述意义来说,中国公共外交的深入发展不仅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从不同方面、层次和范畴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而且有助于我国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正如雅克在自序中所言:“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被迫去适应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遵从民族国家的规范与机制,被迫接受西方国家那种经济至上的现代化道路。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增长和削减贫困,没有时间去思考一个现代的中国将会如何呈现。”他的这段话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冲击意义。或许我们的传统文明决定了我们“只做不说,少说多做”和“韬光养晦”的行为方式,但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自身对外传播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存在的相对被动处境。由此,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兴起不仅具有历史现实意义,更将激发我国思想创新和文化知识生产,丰富我们对未来中国及其未来世界的想象力。
为推进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各项工作,促进历史学的学科建设、深化历史学的学术研究,经研究决定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2015年度工作会议暨多文明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研讨会。
信息来源:https://www.huodongjia.com/event-6768954.html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